“Emoji”一词的由来 [译]

“emoji”这个词与情绪并无直接关联。

作者:Johanna Mayer,发表于 2019 年 3 月 13 日

编辑于 2019 年 3 月 13 日: 在报道和发布这篇文章后,最新研究显示,是日本的 SoftBank 电话运营商,而非 DoCoMo,首创了一套独特的 emoji 字符。更多关于这一发现的详情,可参阅Emojipedia


首次出现:1997 年

词源解析:

很多人误以为“emoji”一词源自“emotion”(情感),其实这只是个巧合。它实际上来自于日语中的“絵”(图片,发音 eh)加上“文字”(字母或字符,mōji)。简而言之,这个词指的是一种图画文字。尽管这个词本身与“情感”这个词在词源上并无关联,但我们使用 emoji 的方式却能深刻反映我们的自我特性以及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


? ❤️

90 年代,日本移动运营商 DoCoMo 凭借一项创新大获成功。他们在一款廉价寻呼机上添加了心形图标选项,这一招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然而,当 DoCoMo 推出一款面向商务人士的新寻呼机、并且取消了心形按钮时,引起了一场轰动。许多用户因此转投其他仍然提供心形图标的寻呼机公司。

“就在那时,我意识到符号在任何短信服务中都是不可或缺的,”Shigetaka Kurita 在接受《卫报》采访时透露。“那成了我的主要灵感。”

Kurita 领导的 DoCoMo 团队设计了一套包含 176 个像素化字符的 emoji,这些 emoji 由天气、食物和情感等基本概念启发而来。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象形文字”或“图标”,比如用于“保存”或“退出”的按钮。DoCoMo 的第一套 emoji 在 1999 年面世。

其他日本运营商迅速跟进,推出了自己的 emoji 版本,从此 emoji 开始流行起来 ??. Unicode 联盟,一个负责软件和代码跨平台标准化的硅谷非营利组织,从 2007 年开始对 emoji 进行标准化,确保它们在互联网上的显示大致相同,不管是通过哪种手机、移动网络、电脑或网站访问 emoji。当 Apple 在 2011 年为 iPhone 添加了 emoji 键盘后,emoji 在美国迅速普及。

截至 2018 年 6 月,我们可以从超过 3,000 个表情符号(emoji)中进行选择。在 Facebook Messenger 上,人们每天发送和接收高达 50 亿个表情符号。现在,表情符号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2015 年,“😂”表情符号甚至被牛津词典评为那一年的“年度词汇”。

当然,每天在全球传递的大量表情符号中,像“❤️”和“😂”这样的表情符号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但表情符号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它们还可以用于公共卫生领域。2015 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通信项目中心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提出了一个想法,建议增加一个蚊子表情符号,以提高人们对全球蚊子传播疾病的认识,并使跨文化和语言的交流关于这种昆虫的公共健康风险更加便捷。这个蚊子表情符号于 2018 年 2 月获得批准,并在 6 月开始出现在大多数表情符号键盘上。不过,围绕表情符号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就此结束。

???

去年,互联网语言学家 Gretchen McCulloch 因为看到 NPR 的 Lulu Miller 的一条 推特,开始对一个独特的现象感兴趣。

推特截图,上面写着:“大家快看,我邻居 10 岁的小女孩告诉我,她用短信和一个 5 岁的孩子交流,那个孩子还不认字,只用表情符号来沟通。真是太神奇了!有没有语言学家研究过这种情况,或者写过相关的深度论文?我真想了解其中的奥秘!”
推特截图,上面写着:“大家快看,我邻居 10 岁的小女孩告诉我,她用短信和一个 5 岁的孩子交流,那个孩子还不认字,只用表情符号来沟通。真是太神奇了!有没有语言学家研究过这种情况,或者写过相关的深度论文?我真想了解其中的奥秘!”

驱动着这份好奇心,McCulloch 设计了一个 调查问卷,想要了解这些还未学会读写的孩子是如何使用表情符号来沟通的,以及这对他们的数字素养和沟通能力意味着什么。而调查的发现非常引人入胜 ?。

成人普遍喜欢使用手势表情,比如 ?, ?, 和 ?。但调查显示,未学会读写的孩子很少用这些表情,McCulloch 在 Wired 杂志上这样写道。孩子们更青睐脸部表情符号,但他们通常选择的是直接展示情感的表情,如 ? 或 ?, 而不是成人常用的带有讽刺意味的表情,如 ? 或 ?. 另外,成人通常会把表情符号分成 2 到 5 个一组发送,而孩子们则像在使用贴纸集一样,经常会成群结队地发送。比如,看看这个孩子和成人之间的 短信交流

孩子与成人短信交流的屏幕截图
孩子与成人短信交流的屏幕截图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胡言乱语?McCulloch 在 Wired 上写道:“发送一串冗长的 emoji 就好比是数字时代的咿呀学语: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符号串其实帮助我们适应身体的运作和学会如何在对话中轮流发言。”

McCulloch 表示,这可能是孩子借用成人的手机发的 emoji,而成人则把文字回复读给孩子听。这种交流方式是我们之前未曾经历过的。

“想想父母传统上会给孩子们朗读的文本,比如故事书,这很棒,”McCulloch 在接受《科学周五》采访时补充道。“但这些文本并非专为孩子量身打造,也不是某个特定人写给他们的。而如果你给孩子读他们亲爱的大人写给他们的内容,这将是一种非常深刻的体验……即便孩子们还不能完全参与到发送文字信息的过程中,他们仍然可以回复 emoji,并且能看到自己的信息得到了成人的回应,因为大人们通常会对孩子发来的 emoji 进行文字评论……孩子在理解被念给他们听的信息的同时,也在参与这种对话。”

成人与孩子之间关于恐龙和恐龙食物的短信交流屏幕截图
成人与孩子之间关于恐龙和恐龙食物的短信交流屏幕截图

尽管你可能听说过一些悲观论调,McCulloch 说,emoji 并没有破坏语言,也不等同于我们所知的语言,“但语言并不是沟通的唯一手段。”有哪些言语元素是无法转化为书面文字的?比如手势——我们可能正通过使用 emoji 来弥补这个空缺。

“如果你观察人们实际书写的内容,”McCulloch 说,“他们并不经常用 emoji 替代特定的单词。比如,很少有人会用猫 emoji 来代替‘cat’这个词。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在所说的话之外,额外添加一个 emoji,以此为原本的话增添更多层次的含义。”

“如果我说‘干得不错’同时竖起大拇指,这与我说‘干得不错’时翻个白眼的意味是不同的,”她解释说。“我可以使用问号 (?) 或者表情符号 (?) 来传达同样的讽刺或情感的真挚度。”

McCulloch 表示,她现在无法像以前那样正常交谈了,因为她总是在分析人们的手势。这引发了她的一个思考:“这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表情符号在对话中的作用,以及消除一些关于‘哦不,它们正在破坏 [语言]’的不必要担忧?事实上,我们的手势和表情符号并不是相互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