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提升实用指南

作者:Filippos Protogeridis

持续提升你视觉设计能力的实用秘诀

👋 嘿,我是 Filippos!欢迎阅读本期的 Designary 时事通讯。这篇文章是我最近一篇帖子的深度解读。如果你是新来的朋友,我平时主要撰写关于产品设计的内容,包括框架、职业建议和高级技术技巧。我每个月还会举办一个产品设计挑战    如果你刚接触产品设计,我也推荐你看看我的产品设计大师课,这是一个自学式的、端到端的产品设计课程,适合初学者和中级设计师。


视觉设计真的很难。

在近十年里,我们总听到一种声音:视觉设计不重要啦,很简单啦,产品设计师应该把时间花在产品思维、用户体验 (User Experience, UX) 基础、工作坊、设计系统 (design systems) 等等上面。

然而,那些我们天天在用、爱不释手的、由设计引领的顶尖产品,无一不对视觉设计、工艺和打磨(指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倾注了大量心血。

随便想想那些现代的“产品驱动型”公司:爱彼迎 (Airbnb)、多邻国 (Duolingo)、Stripe、优步 (Uber)。在它们的每一个交互细节中,你都能感受到它们对设计“手艺”的热爱。

事实就是这么扎心:在一个一切都“系统化” (systemized) 的世界里,视觉设计真的很难练习。所有的资源和文档似乎都在告诉你,这玩意儿根本不需要“练习”。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为你拆解练习视觉设计技巧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 基础

  • 设计语言

  • 实践知识

  • 复刻他人作品

  • 重塑过往作品

  • 增加多样性

打好基础

在你一头扎进练习之前,搞懂视觉设计在用户界面 (User Interfaces, UI) 中的那些基本功至关重要:

  • 排版 (Typography)

  • 色彩 (Color)

  • 层级 (Hierarchy)

  • 布局与间距 (Layout & Spacing)

根据你的背景,你可能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一次“魔鬼式”的深度学习,或者,也许你只需要复习一下,了解它们在用户界面中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研究设计语言

仅仅通过研究那些被广泛使用的“设计语言” (design languages),你就能收获海量的知识。这能让你透彻地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定义核心指南的,以及它们是如何使用交互模式 (interaction patterns) 和组件 (components) 的。

设计语言

你需要练习什么

在这一步,你寻找的是:

  • 理解设计语言是如何定义它们的排版和色彩系统的。

  • 理解布局和间距是如何运作的。

  • 理解导航是如何工作的。

  • 熟悉标准组件,比如标签栏 (tab bars)、按钮 (buttons)、表单 (forms)、表格 (tables)、轻提示 (toasts)(一种短暂的浮窗提示)、横幅 (banners)、底部弹窗 (bottom sheets) 等等。

  • 熟悉关键的交互模式:例如,什么时候该用“模态框” (modals)(即必须处理的弹出窗口),什么时候又该用全屏 (full screens)?

从其他设计系统中学习

研究“设计语言”是个很棒的起点,但你可能还想了解,各大公司是如何创建它们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和界面工具包 (interface kits) 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查找那些由顶尖的、设计驱动型公司所发布的开源或公开的“设计系统” (design systems)。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资源是 The Component Gallery。在这里,你不仅能找到公开的设计系统,还能看到对标准 UI 组件的详细分解,以及它们在每个设计系统里是怎么被使用的。

💡 实用技巧: 每当你设计一个新组件时,试着去研究一下其他流行的设计系统是怎么用它的,它们有哪些“变体” (variations),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这将帮助你用“系统” (systems) 而不是“屏幕” (screens) 来思考。

获取实践知识

想在视觉设计上加速学习,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找一本专注于“实战技巧”而非“空洞理论”的书。

大约 14 年前我刚入行时,我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试错” (trial and error)。这方法管用,但它花了我好几年的时间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以及如何修正。

幸运的是,今天有大把的实用资源,你可以用它们来加速学习,理解设计更好界面的关键方法、技巧和技术。

我个人最爱推荐(也是我给我带的所有团队推荐)的,是 Adham Dannaway 写的 Practical UI。这本书非常易读,全是关于用户界面设计的简短、实用的技巧,包括基础知识、常见错误和修正方法,以及那些能提升你思考和设计用户界面能力的经验之谈。

这里还有几本提供实用技巧的 UI 设计书籍,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建立直觉和肌肉记忆

尤其是在你职业生涯的早期,无论你学了多少设计基础,你都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设计直觉” (intuition) 或“设计肌肉记忆” (design muscle memory)。

  • 你可能会在间距或对齐上犯错

  • 你可能会不小心混用了不同的文本样式

  • 你可能会选了搭起来不好看的颜色

锻炼“设计肌肉记忆”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有意识的 重复 (repetition)

而练习重复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复刻” (copying) 那些不同风格的流行产品,并理解它们背后浮现出的模式。

幸运的是——和我 14 年前刚起步时的方法完全不同——现在有成吨的工具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

方法论 💡

  • 去一个设计灵感库(我强烈推荐 Mobbin、Appshots 和 Pageflows),找到一个能启发你的产品。

  • 下载一套屏幕截图,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流程,或者至少是流程的一部分。

  • 把它们粘贴到 Figma(一款主流的 UI 设计工具)里,然后试着从零开始把它们“复刻”出来。

  • 密切关注布局、间距、色彩、排版,以及任何让界面显得精致、愉悦的小细节。

  • 每周练习一次,最好是换着不同类型的产品来练(比如移动端 vs. 网页端,消费者产品 vs. 企业级产品)。

灵感网站

(根据你需要的灵感类型任选一个)

💡 实用技巧: 每周,都用灵感网站来回顾和消化新的设计趋势。找一本视觉设计书籍,学习里面的实战技巧。

重塑你的过往作品

想要提升视觉设计能力,很大一部分工作在于“识别” (identifying) 你以前犯过的错误,并从中学习。

没有什么比“重访” (revisit) 你以前的作品并改进它更好的方法了。时隔 3-6 个月后,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你曾经做过的产品或功能,这对你实践所学知识大有裨益。

方法论 💡

  • 每隔 3 个月,就回头看看你以前的设计并打磨它们:哪里不灵了?现在你会怎么做?

  • 基于你通过其他方法学到的所有知识,找出问题所在和原因:

    • 间距是否一致?

    • 是不是用了太多不同的文本或颜色样式?

    • 它是否给人一种品牌感和愉悦感?

    • 有没有办法改善层级,或者彻底重新思考布局?

尝试不同产品和风格

最顶尖的视觉设计师总是在不断探索不同的风格。

但是,当你被“锁死”在单一产品或某个设计系统的条条框框里时,探索新风格就变得 几乎不可能

如果你是在一家公司做全职设计师,无论你多么有创意或“企业家精神”(指主动创造和探索的精神),你靠自己能探索的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有几个办法可以绕过这个限制。

我认识的一些最有才华的设计师,他们是通过 “做私活” (freelancing) 来让自己的视觉能力变得超强的。这种持续不断地接触不同媒介、不同形态、不同行业产品的“摩擦” (friction),可以极大地加速设计师视觉能力的进化。

然而,做私活并不适合每个人。你可能正享受着一份全职工作,而这份工作不允许你干“外快”。

好消息是,无论你现在的工作状况如何,总有其他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本质上,你需要 在你日常的工作限制之外 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 为你常用的某个热门产品做个“概念设计”

  • 从零开始创造一个概念产品

  • 参加一个真实的设计挑战

探索什么?

  • 企业级 (B端) 产品 vs. 消费者 (C端) 产品

  • 亲和风格 vs. 严谨风格

  • 插画风 vs. 摄影图风

  • 移动端 vs. 网页端产品

  • 极简界面 vs. 内容密集型界面

  • 不同的行业和垂直领域

💡 实用技巧: 每周,都留出一些时间,去做点和你日常工作“完全不同”的事情。这可以是一个虚构的产品,一个你真正在用的产品,或者一个设计挑战

总结一下这套方法

  • 每日: 每天都用灵感网站来回顾和消化新的设计趋势。找一本视觉设计书籍,学习里面的实战技巧。

  • 每周: 使用灵感网站“复刻”一个产品流程。理解关键模式、他们如何使用布局和间距、如何运用色彩和排版,以及那些增添愉悦感的任何小细节。

  • 每 3 周: 做点和你日常工作不一样的事情。可以是个“副业项目” (side project),一个设计挑战,或者一个改进方案。

  • 每 3 个月: 回顾你以前的设计,记下哪里不对劲,然后试着反思你的方法并改进它。


*感谢阅读这篇深度指南!*如果你刚接触产品设计,我也推荐你看看我的产品设计大师课,这是一个自学式的、端到端的产品设计课程,适合初学者和中级设计师。


来源: https://blog.designary.com/p/the-practical-guide-to-improving